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目标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4-01-23 08:00:02

   

  志愿服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结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广大群众引导到全民做好事这样一个平台上来,使人们不断增长好心、成为好人,必将大大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党的十七大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
  发扬志愿精神,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良好人际关系和互助氛围,建设一个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有利于弘扬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的中华美德,形成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建设一个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的社会;有利于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推动社会成员广泛参加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所以,我们要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广泛基础。
  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慈善服务,成形于二十世纪初,规范壮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熟于本世纪初。志愿服务以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已经逐步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轨道。我国的全民志愿服务活动起步相对较晚,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志愿者已达1000多万人,志愿者组织有7000多个。这些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无论在平时的社区服务和农村扶贫工作中,还是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都成为支持政府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力量。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数十万名志愿者奋战在救灾第一线,以默默无闻的爱心行动赢得了灾区人民的称赞。他们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公众对志愿者有了更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数为历届奥运会之最,达到170万人。广大志愿者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展示风采,他们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确保了奥运会的正常运行,赢得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媒体和观众的广泛赞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更是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超长时间、超大规模和超高难度的实践平台,全市形成了“世博园区志愿者”、“世博服务站点志愿者”、“世博城市文明志愿者”三支队伍的总体布局。世博园区志愿者分8大类、24种岗位,直接服务世博园区正常运行,每天上岗6000—8000人。在180天的世博展会期间,世博园区内共有13批次79965万名园区志愿者上岗,服务总量超过1000万小时,服务人次超过4.6亿。园区志愿者被游客和市民亲切地称为“小白菜”,与志愿者接触,成为游客体验世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时间,在上海全市和周边一些长三角城市设立1281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以世博参观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以世博和文明宣传、信息咨询、语言服务和应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咨询服务,每天上岗约6000人。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动员了近197万名志愿者,涉及平安世博、交通文明、清洁城市、文明游园、窗口服务、市民巡访、世博宣传、社区服务等8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城市公共场所和市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迎办世博期间,世博志愿者忘我付出,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广泛动员全市人民,优质服务世博盛会,展示文明进步形象,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既定任务,成为世博会的亮丽风景,成为上海城市的崭新形象,成为解读中国的真正名片。
  经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民间自发的志愿者行动,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赛展会志愿服务的洗礼,大大提升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大为增加,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培育全社会奉献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新时期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问题、任务及发展目标
  在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和已有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国目前志愿服务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各地、各部门行业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发达国家践行了百年的志愿服务,在我国不过10载历程,从观念到实践,都还稚嫩,我国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主体担当、精神实质、理念内涵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志愿服务是否需要保障的社会认知不够。目前许多群众把志愿服务等同于“自愿服务”,认为既然是个人主动自愿的行为,就不需要有任何保障或社会激励,甚至可以随意“免费”使用。实际上志愿者服务社会时也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一定的社会认可,虽然志愿者不计报酬,但志愿行动本身却有成本。以扶贫接力计划为例,路费、伙食费、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每个志愿者每年需近6000元。从国际经验来看,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资助、企业公民投入和社会捐赠,其中政府资助是最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各地的财政除了对比较常态的活动和特定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予以专项经费支持外,对其他志愿服务投入不多,或者根本没有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在鼓励企业和私人投入、捐赠志愿服务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企业公民投入和社会捐赠积极性总体不高,志愿服务组织通过自身的项目运作形成品牌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也不足。
  二是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能力强而社会动员能力弱。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数还是由党政部门和准政府机构创办的志愿者组织来发动和指导,其运作围绕各级党政中心工作的色彩和行政推动的色彩都比较浓厚,而民间性略显不足,对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的动员也就显得有所欠缺。就目前的志愿者动员来说,我们更多依赖的是党政体制的组织动员,如依靠文明办、共青团系统来进行组织化的动员。组织动员有其一定的优势,当面对赛会等大型活动时,可以依靠组织系统网络在短时间内组织到足够的志愿者,在赛会期间也能出色地提供各种志愿服务。但志愿服务根本上是一项社会事业,因此在充分发挥行政力量对于推进志愿活动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志愿活动的社会化水平,鼓励和扶持各类社会性志愿者组织,尤其要大力发展和扶持贴近生活、真切感知民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真实需求的“草根”志愿性组织,开展日常化、持久性的助人行动。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自发性民间志愿组织、境外支持的志愿者组织等等,都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都应当容纳入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而不是游离之外。要按照上海市委制定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有序推进、利国利民”原则,积极鼓励、培育、扶持和支持政府有需要、群众有需求的公益性、志愿性、服务性民间组织发展。
  三是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志愿者的注册管理,除青年志愿者比较完善外,其他行业、群体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注册管理制度;与此相应,也就无法实现全社会志愿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建立志愿服务信息交流平台。第二,目前各类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尚未常态化,通常都是临阵磨枪,等有了项目才临时招集志愿者进行简单培训。负责培训志愿者的机构、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资质认证,对培训的效果也没有相应的评估、审查、监督程序。第三,对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无论是对志愿者个人,还是对志愿者组织或是对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公民、企业,都还没有建立常态化的有效激励机制,虽然有些地方的志愿者协调机构和政府部门每年也会颁发一些表彰优秀志愿者的奖项,但这些奖励力度不够,影响不广,示范作用不够明显。虽然一些地方通过立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在招工、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优先录取,但缺乏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强力配合和具体措施配套,实质上激励效果还不够落实。缺乏完善有效的志愿者管理与激励机制,造成志愿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注册的志愿者虽然不少,但是志愿服务的参与次数和服务时间并不多,一般义工的服务周期只有3-6个月,长期的、甚至终身的志愿者实为罕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半以上的人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觉得在志愿服务中,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没有评估,缺乏激励机制;活动没有创意等,都是导致志愿者流失的因素。这说明在如何激励人们更多的、持续地参与志愿服务方面,我们还需要花更大的精力。
  当前,志愿者事业发展正处于承上启下,谋求突破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全社会的志愿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如何使志愿活动得到更加持久深入地开展,如何使志愿者事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等众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为此,必须找准志愿服务新定位,确立志愿服务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确立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志愿服务新业绩推动整个志愿服务事业做大、做深、做实。
  深入发展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从“党政关注、社会急需、公民能为”的结合点上确定工作重点和服务内容。坚持以服务困难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志愿服务工作重点,以推进志愿活动组织化、社会化、技能化、项目化建设为着力点,形成以志愿者协会为核心,以志愿组织为主体,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社会管理、社会公益、社会援助为主要领域,以公共政策为保障的志愿活动运行体系。努力形成志愿组织活跃健全、活动项目丰富多样、社会参与积极广泛、服务领域优化合理的良好局面。
  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把志愿服务的规模做大。
  要把挖掘传统的党政组织资源与扶持各类社会性志愿组织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行政组织、单位组织在推进志愿活动中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更快地推进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又要积极培育各类志愿组织,特别是社会性志愿组织,激发和吸引更为丰富的民间资源力量参与志愿者事业发展,以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志愿活动愈来愈迫切的、多样化的需求。
  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二: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群众的意愿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的作用做大。
  发扬志愿精神,拓展志愿服务,只靠有爱心的志愿者的服务实践活动是不够的。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有仁爱之心、利他之意者并非罕见。但是这些存在于社会成员之中的志愿服务的意向和内在要求如何变为实际的服务活动还是需要中介环节的,其中之一就是某种程度的组织化,即将有相同志向和兴趣的人组织起来,一起去从事他们愿意做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活动。所以要把培育多样化的志愿组织与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要以服务群众、参与城市公共管理为重点,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和扶持各类功能性、项目化的志愿组织、服务基地和特色项目,积极构建服务项目丰富、服务领域宽广、服务功能齐全的结构体系。
  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三:
  着眼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大规模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把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做大。
  必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志愿活动的开展而轻志愿精神价值培育的倾向。要在全社会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奉献精神和参与精神,提升和丰富志愿活动的内在精神价值。开展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平面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载体加强社会宣传,大力推广优秀志愿者、组织者等先进典型,激励更多民众加入志愿者队伍。广泛建立“志愿者之家”、“志愿者中心”等志愿者活动与交流的场所,让志愿者们感到“我是组织上的人”,增加志愿活动参与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内聚力。
  二、广泛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对策举措
  对策举措之一:做强组织,形成更有效率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切实发挥文明办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牵头协调作用。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出了安排部署。中办、国办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目标任务分工中,确立了文明办牵头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赋予各地文明办协调、管理本地社会志愿服务的职能。按照中央要求,各级文明办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成立由文明办牵头,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和老龄办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年龄段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明确志愿服务作为各级文明办的一项新职能,为志愿服务协调小组配置专职工作人员。但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文明办尚未配备与职能相应的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难于兼管庞大的志愿服务协调组织的工作量。所以,要抓紧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文明办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牵头、协调与管理作用。
  建立联系和吸纳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各级志愿者协会。大力加强志愿者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协会专门工作机构,强化协会理事会建设,完善协会组织网络,积极推动各级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联系、吸纳、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上的作用。加强协会与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国际志愿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吸纳运行规范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公益类自组织等加入协会。按照有关社团管理规定,积极探索在不同行业、系统、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建立协会分支机构,引导社会资源向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倾斜,着力促进基层志愿者组织的发育和壮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逐渐减少志愿者服务活动对行政主管部门、官方团体的依赖,实现社会化的转型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成立各级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例如,上海市普陀区成立了区和街(镇)两级“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根据“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运作、社会参与”的方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拓展民间组织服务功能,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捐赠、社区服务、群众团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把散落在民间的爱心、善心组织起来,扩大“义工”队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助困、助老、助残、助医和助学等“五助”活动。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是社区;发展志愿服务,需求主要在社区,人力资源也在社区,所以他们设计了“三‘社’互动”(社区、社团、社工)、“两‘工’连动”(社工引领义工,义工服务群众,群众参与义工)的运作机制,营造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志愿活动的发展局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完善并加以推广的案例。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的职责:一是负责区域内志愿者招募、注册、登记和志愿服务的认定、统计、激励的管理;二是对各志愿者组织在本区域、本系统内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并加强日常指导;三是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级志愿者组织及其志愿者的信息服务;四是负责辖区内各志愿服务项目经费的申请管理工作,并监督志愿者组织对活动经费的运作和使用管理。
  对策举措之二:做大影响,形成浓厚的社会和谐风尚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志愿服务文化。要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如济南市、常州市,都设立了“志愿服务宣传周”,每年以不同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宣传活动。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以纪念“国际志愿者日”或“中国青年志愿者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是普及志愿理念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的宣传,应该开辟更加广泛的渠道,务使志愿理念家喻户晓。一是建立统一的和区域性的志愿服务网站,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沟通,促成志愿服务资源共享。二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手机短信等各种载体,通过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三是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树立品牌形象,利用品牌效应促进宣传。四是规范志愿者CI设计,统一注册程序、宣誓仪式,创作、推广志愿者主题的文艺作品。五是评选和表彰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宣传基层的生动实践,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六是加强志愿文化建设。如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大力推进各区县、街镇和单位开展志愿文化建设,广泛建立“志愿者之家”、“志愿者中心”等区域性、集中性志愿者活动、交流场所,为志愿者组织开展招募、培训、交流等活动免费提供场地、设备等条件。加强网络交流平台建设,通过在上海志愿者网上开设志愿者博客、论坛、心得专栏等,进一步为志愿者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交流平台,积极培育阳光、温暖、向上的志愿文化。
  充分落实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志愿者的激励主要分为自我激励、组织激励和社会激励几个方面。自我激励主要通过在志愿活动中满足志愿者个人精神、情感、思想乃至生活上的需要的方式实现。组织激励主要通过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实现。而社会激励则需要对志愿者进行认可与表彰。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在升学、就业、晋升、评优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争取将优秀志愿者列入“文明市民”、“杰出青年”等个人荣誉表彰范围,将志愿者工作列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集体荣誉的考核指标。建立定期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个人命名表彰制度。
  对策举措之三:扩展领域,让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首先,要继续坚持以服务困难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志愿服务工作重点。坚持开展援助性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志愿服务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推广“因需设岗、岗人对接”的工作模式,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努力拓宽志愿服务领域,积极拓展公益性志愿服务项目,为新时期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目前各地开展的公益性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十分丰富,有直接服务群众生活需求的医疗保健、义务家教、信息咨询、文体娱乐、科普宣传等服务项目;有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如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各种国际国内大型赛会,参与交通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无偿献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宣传等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各项公益性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为学有专长的特殊和优秀人才发挥才智、回报社会搭建平台。上海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在世博会结束后,把世博城市志愿者活动归纳整理为10大类6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志愿组织实施开展,大大扩展了志愿服务领域,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
  序号 类 别 服 务 项 目
  1 扶贫济困 爱心帮困、爱心助残、爱心助学、贫困支教、其他
  2 社区服务 为老服务、便民服务、关爱外来人口、牵手(红娘)服务、劳动就业、其他
  3 环境保护 清洁家园、爱绿护绿、文明游园、河道保洁、我微笑我捡起、垃圾减量、其他
  4 法律援助 法律咨询、老年维权、妇幼维权、法制宣传、禁毒宣传、刑释帮教、其他
  5 医疗卫生 心理援助、医务服务、健康咨询、癌症康复、计划生育、临终关怀、遗体捐献、其他
  6 科学教育 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宣传、市民宣讲、其他
  7 文化体育 群众文化、体育健身、旅游娱乐、电脑网络、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其他
  8 交通文明 地铁、路口、公交站点、文明劝导、文明驾驶、非机动车停放、其他
  9 平安服务 治安巡逻、保家护园、治安防范、市民巡访、其他
  10 应急救援 红十字服务、无偿献血、骨髓捐赠、义务消防队、应急服务、其他
  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系统,及时对相应区域的志愿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摸清需求重点和热点,跟踪研究需求变化的规律。第二是建立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一些城市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网络,设置信息交流平台,较好地解决了供需对接的问题。建立志愿服务供需信息网络交互平台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加快建设上海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交流平台。无论是志愿者的招募、注册、认证、培训,还是包括供需对接在内的志愿服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都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撑。实行各类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岗位的网上发布和认定,让广大志愿者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要使平台成为上海志愿者的人才库和信息库,推广全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开展在线培训,便于志愿者组织在第一时间找到适合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便于志愿者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个网络平台也成为上海志愿者的精神家园,记录志愿者的服务经历、收获和评价,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网上论坛等形式方便志愿者开展交流,提升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
  对策举措之四:做实保障,为发展志愿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设立各级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从国际上看,志愿服务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资助、项目经费、政策支持、企业公民投入和社会捐赠五个方面。由于志愿服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投入更应是志愿服务的最主要经费来源。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大部分分地区、行业的志愿者服务仍然缺乏固定、充足的经费来源。针对这种状况,应推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来源、社会募集为主要形式、志愿者组织所在行业为依托、商业性途径筹集为补充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建议设立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同时由各级财政按照辖区内人均一定数额,设立志愿服务活动专项经费,纳入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各级志愿服务协调小组负责基金的募集、使用、管理和监督。除直接拨款、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外,政府还可考虑采取减免税、允许志愿组织直接向社会募捐等政策调整的方式来缓解志愿服务资金不足的问题。
  2007年6月19日,全国首个地方性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省级财政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购买志愿服务,开创了志愿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2008年基金会以项目招投标方式,向全省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公开征集志愿服务项目567个,经过筛选最终确定417个项目获得共500万的资助,项目服务内容覆盖助老、助残、支教、环保、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留守少年儿童帮扶等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主要是资助志愿者的统一服装、交通费用、保险费用等。2009年省财政拨付500万元,其中200万拨给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作为种子资金用于支持基金会的发展,其余300万仍委托基金会以项目招投标形式运作,面向全省志愿者组织资助开展志愿服务,是年 372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共300万的资助。2010年省财政再投475万元,其中200万仍留作基金会的种子资金,其余275万元委托基金会通过项目招投标的模式资助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500万的专项资金产生的社会效益达3569万元,资金效益放大了7倍以上。2009年已结项的369个获资助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至少达到1224万元,资金效益放大了4倍以上。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基金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表明,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倍增的效果。
  通过招募志愿者作为项目志愿督导员进行一对一的项目过程跟踪监督,是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基金会要求获资助项目在省志愿者联盟网站开设博客,以此形式及时公布项目的申请书、实施情况等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利用互联网对项目进行实时、公开的监督;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超过600名志愿者,专门作为项目志愿督导员(主要是大学生),对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一对一的过程跟踪监督。基金会要求项目督导员必须去现场,写项目实施评估报告。项目考核标准主要包括整合资源的能力、成员参与程度、活动质量、新闻媒体报道情况等。同时,基金会建立QQ群对项目志愿督导员进行管理。
  对策举措之五:壮大队伍,建立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志愿者的招募要逐步走向制度化、组织化和义务化。虽然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前提是出于个人自愿,但从社会总体上看,单凭人们的个人意愿和一时热情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看来并不可靠。从某些国家的实践看,要解决问题必须走制度化、组织化和义务化的道路。通过激励制度在前面引导、某些硬性规定在后面推动的“软硬兼施”手段,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之中。比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志愿服务活动在韩国掀起高潮。政府教育部门规定,从1995年起,初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要义务化,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将占高中成绩的8%。泰国政府为倡导志愿服务风气,规定大学毕业生要到贫困地区做1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满1年后,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份好工作。法国的志愿服务则走向法律化。法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法国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公民要么选择服兵役,要么选择服民役(警察、消防队员或海外援助等),这一规定使志愿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约19%。美国对志愿者是有激励政策的。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服役期为一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而且选择联邦职业时可免除考试资格。而参加“全国民事社区服务队”的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24岁,10个月的服役期满后可得到6000美元的津贴及2362美元的一次性奖学金。墨西哥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保障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有延绵不断的源头活水。
  以增强服务社会的实效为目标,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先,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志愿人员资料库,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共享。目前各部门、行业、志愿者组织手中都掌握着一批志愿者,但由于一名志愿者可能在多个部门或组织重复注册,容易造成统计混乱和一人多证的志愿者证书泛滥“贬值”。为此,有必要以行政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人员资料库,并实现志愿服务人员在各组织间的共享,以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其次,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志愿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是对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肯定,从激励大多数人的角度出发,应建立以“小时制”为主导取向的志愿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对于不适合用时间来计算的志愿服务(如献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方式来记录其服务经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和经历累计达到一定的量,可以评为星级志愿者,奉献越多,星级越高。再往上,还有各部门及各志愿者协会的金质奖章乃至国家级杰出志愿者等等。这既是对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真实记录,也是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措施。
  小 结:
  以上的研究分析表明,做大、做深、做实志愿服务事业,要按照 “六个化”的工作目标及其具体任务来做。可简化为:
  1、完善组织体制,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志愿活动更有秩序。
  2、整合社会资源,坚持社会化方向,让志愿活动更有影响。
  3、拓展活动领域,推进项目化运作,让志愿活动更有品牌。
  4、促进广泛参与,提高技能化水平,让志愿活动更有作用。
  5、强化组织管理,打造信息化平台,让志愿活动更有效率。
  6、完善配套政策,实现持续化推进,让志愿活动更有保障。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师范街75号省直机关民心广场办公楼2200室
    邮编:050011
    电话:400-6020-699 
    传真:0311-87801251
    邮箱:zyfwgz@126.com
    户名:河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
    开户行:民生银行石家庄维明大街支行
    账号:10030144000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