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企业员工开展趣味运动会
这几天,李金海异常忙碌。11月23日,“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将在惠州举行,李金海正在招募并培训会务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将在现场集体宣读倡议书,并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一经典老歌。交流会还将举行第三季度“广东好人”代表座谈会,李金海则是第四季度“广东好人”的候选人。
李金海是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这个曾在某驻惠部队当了三年兵的北方汉子,退伍后定居惠州,1997年起开始参与公益活动,2007年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空巢老人,关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广东省运会、残运会志愿服务……
“做这些事情,是想让更多外地人感觉到自己不是漂泊着的,在惠州有家的感觉。”李金海说。
如今,李金海和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拥有来自中央、省、市各级的表彰和荣誉:团中央颁发的“中国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惠州第四届“感动惠州”人物特别奉献奖惟一集体……
今天,让我们走近李金海,听他讲述公益路上的光荣与荆棘,品味志愿服务的付出与收获,思量普通人如何筑造“好人之城”——惠州。
“我是仲恺区最大的乞讨专家”
仲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的办公室在仲恺高新区惠风四路青青世界的二楼。30多平方米宽的房间隔成了两间。里间较小,是李金海的办公室;外间则是服务队专职工作人员魏秀琴的位置,摆了3个办公桌;靠门口处,摆放着木沙发和茶几,书柜对着沙发倚墙而立,上面摆放了一溜获奖证书;墙上还贴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蓝色大字。
“做活动要钱,日常运营也要钱,我们是公益组织,没有收入,只能寻求社会资助和政府扶持,很多老板都说我是仲恺区最大的乞讨专家。”李金海有着北方人的爽朗坦荡,他直言不讳地提到自己对资金来源的担忧,“这个办公室,每一样都是我找人捐来的,连墙壁上贴着的字都是”。
政府和社会给予了服务队不少资金支持。2012年,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大约有10万元,其中6万元支持“朝阳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3万元则是广东省培育社会组织的资金。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则提供物资或优惠产品。“我们带孩子出门,要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就以比较优惠的折扣将保险卖给我们,这也是一种支持。没有这些支持,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李金海说,自己做买卖包装材料和劳保用品的生意,生意所得除养家外,就用来补贴服务队的费用支出。
“目前没有公开募捐的资格,导致资金来源单一和不足。”李金海说。
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拥有社会募捐资格的机构只有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目前,惠州市尚没有民间组织具有公开募捐的资格,国家正在起草的“募捐法”将较为清晰地界定可公开募捐的民间组织的条件及相关程序,民间组织的公开募捐或可期望。
“要保护好志愿者的活动热情”
仲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共有注册会员超过3万人,要想保持这么多会员的活跃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活动必须注重实质内容,不能是形式主义的,要发挥和保护参与者的热情。”李金海说。
目前,仲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共有2名专职工作人员,李金海算是其中一个;另有十几名志愿者骨干。围绕这一核心团队,服务队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因志愿者多集中在仲恺高新区的各大工厂中,不同工厂下设若干志愿者服务分队、小队,通过分队队长、副队长调动志愿者。“比如在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我们就有一个分队长、六个副分队长,带领好几支队伍。举办活动时,我只要通知到分队长或副分队长就可以了。志愿服务活动采取轮流参与的机制,志愿者可较好地安排时间。”
“面对外界压力也曾想过放弃”
自1997年开始做公益,到2007年建立志愿者队伍,再到今年成为注册的民间组织,15年来,李金海经历了不少风雨,也曾多次有过放弃的念头。“在吃不上饭、没工作的时候,怎么会没想过放弃呢?”李金海说。
1997年,刚刚做公益的李金海表现出惊人的热情。那时,李金海每月领700元钱的工资,除去上交伙食费,余下的钱全都做公益去了。家人朋友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他曾为此痛苦纠结。在公益活动中,他也会遇到民众的不理解和怀疑,有人说他是骗子,有人说他打着公益的旗号做坏事。“那时情绪处在要爆发的状态,你可以说我做得不好,但不能怀疑我的人格。”李金海说,部队的三年经历对他的选择以及坚持起着关键作用,一旦立定主意,前面哪怕是刀山火海,也要跨过去。
如今,李金海不仅获得了社会的回报,也得到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李金海的妹夫已成为志愿者服务队的骨干,李金海念小学的儿子也成为志愿者服务队的活跃分子。
“希望公益组织不断创新”
“公益组织是一个朝阳产业,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社会上还需要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这样的组织、需要我们的服务,我就会一直坚持,我希望服务队成为外地人到惠州后的第一落脚点,他们在这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得到来自城市社区的帮助。”为达到愿景,李金海正在招募专业社会工作人员——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以此提升服务队的创新能力。
“公益组织要长久发展,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公益组织应设计合乎政府公共服务要求的产品以及合乎社会企业需求的产品,从而承接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获取企业支持赞助,通过项目运作使组织有效、良性运转。社工进来后,我们还可申请从‘志愿者组织’变为‘社工组织’,后者是许多政府购买服务时看重的资质。”李金海说。
“荣誉感和认同感推着我在公益路上前进”
李金海谈志愿者服务
南方日报:你曾获得中央、省、市各级奖项,这些奖项对你的志愿工作有哪些帮助?
李金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这些奖项,无论大小,都是对志愿服务的肯定,是对公益活动的推进。某种意义上,是这种荣誉感和认同感推着我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是我想放弃公益时的强心剂。
南方日报:你觉得,当前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是否存在泛滥、表面化和形式化的问题?
李金海:2008年,中国经历了大雪灾、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那之后,志愿者就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一时间,许多人凭着激情和热情就去做公益,但不少公益组织成立得快,消失也快。每个月,志愿者联合会都出现新面孔,但下个月后就见不到人了。这实质上造成社会爱心资源的浪费。民众要应付这些形形色色、忽起忽灭的组织,容易产生疲劳感和怀疑心。如果要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必须首先寻找到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资本。
南方日报:仲恺外来工志愿者服务队与其他公益组织有互动吗?主要采取怎样的形式?
李金海:由于各公益组织有不同的理念和服务领域,交流主要以分享经验为主。目前,与东莞和本地公益组织都有较多互动。有时候也会参加一些公益组织的活动,学习别人好的运营方式。(见习记者
钱小敏)